千古第一奇文、血泪泣诉《报任安书》逐句深扒,典故、成语全揭秘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1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40

图片

第一段

少卿足下:曩(nǎng)者辱赐书,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进士为务,意气勤勤恳恳,若望仆不相师用,而流俗人之言。仆非敢如是也。

翻译:

少卿足下:前些时候承蒙您写信,教导我谨慎待人接物,以推举贤才为己任。您言辞恳切,似乎责怪我未听从您的建议,反而附和世俗的看法。我并非有意如此。

生僻字:曩(nǎng,以往)

典故:无直接典故,但“推贤进士”呼应汉代察举制。

第二段

仆虽罢(pí)驽(nú),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。顾自以为身残处秽,动而见尤(yóu),欲益反损,是以抑郁而无谁语。

翻译:

我虽才能平庸(罢驽:疲弱的劣马,喻才能低下),也曾耳闻德高者的风范。但自认为身体残缺、处境卑微,一举一动都遭指责,想有所作为反而添乱,因此抑郁寡言。

生僻字:罢(pí,通“疲”)、驽(nú)、尤(yóu,责怪)

第三段

谚曰:“谁为为之?孰令听之?”盖钟子期死,伯牙终身不复鼓琴。士为知己用,女为说(yuè)己容。

翻译:

谚语说:“为谁去做?让谁来听?”正如钟子期死后,伯牙终身不再弹琴。士人为赏识自己的人效力,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梳妆。

生僻字:说(yuè,通“悦”)

典故:

- 钟子期与伯牙:出自《列子》,喻知音难觅。

成语:

- 士为知己者死:士人愿为赏识自己的人牺牲生命。

第四段

若仆大质已亏缺,虽材怀随、和,行若由、夷,终不可以为荣,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。

翻译:

像我这样身体残缺之人,即使有随侯珠、和氏璧般的才华,有许由、伯夷般的品行,也无法引以为荣,反而只会惹人耻笑。

典故:

- 随、和:随侯珠(随国宝珠)、和氏璧,代指珍宝。

- 由、夷:许由(隐士)、伯夷(不食周粟),喻高洁之士。

图片

第五段

书辞宜答,会东从上来,又迫贱事,相见日浅,卒(cù)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。

翻译:

本应及时回信,但恰逢随皇上东巡,又忙于琐事,见面机会少,仓促间无暇详尽表达心意。

生僻字:卒(cù,通“猝”,仓促)

第六段

今少卿抱不测之罪,涉旬月,迫季冬,仆又薄(bó)从上上雍,恐卒(cù)然不可讳。

翻译:

如今您遭难,即将到冬末处决,我又将随皇上赴雍地,恐怕您突然离世。

生僻字:薄(bó,迫近)、卒(cù,通“猝”)

第七段

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,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。请略陈固陋。阙(quē)然久不报,幸勿为过。

翻译:

若我无法倾诉苦衷,您九泉之下也会抱憾。请允许我简略陈述愚见。久未回信,望勿怪罪。

生僻字:阙(quē,空缺)

第八段

仆闻之,修身者智之府也,爱施者仁之端也,取予者义之符也,耻辱者勇之决也,立名者行之极也。

翻译:

我听说,修养身心是智慧的源泉,乐善好施是仁德的开端,取舍有度是道义的标志,知耻后勇是勇气的抉择,树立名声是德行的终极目标。

第九段
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讬(tuō)于世,列于君子之林矣。故祸莫僭(jiàn)于欲利,悲莫痛于伤心,行莫丑于辱先,而诟(gòu)莫大于宫刑。

翻译:

士人具备这五点,才能立足于世,跻身君子之列。因此,灾祸莫大于贪利,悲痛莫大于伤心,行为莫丑于辱没祖先,耻辱莫甚于宫刑。

生僻字:僭(jiàn,超越本分)、诟(gòu,耻辱)

第十段

刑余之人,无所比数,非一世也,所从来远矣。昔卫灵公与雍渠载,孔子适陈;商鞅因景监见,赵良寒心;同子参乘(shèng),袁丝变色:自古而耻之!

翻译:

受过宫刑的人,被人轻视由来已久。如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车,孔子因此离开卫国;商鞅靠宦官景监引荐,赵良为之寒心;汉文帝与宦官赵谈同车,袁盎(爰丝)脸色大变。

生僻字:乘(shèng,四马拉车)

典故:

- 卫灵公与雍渠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载孔子因卫灵公宠信宦官而离卫。

- 商鞅因景监:商鞅靠秦孝公宠臣景监引荐,赵良认为此举失德。

- 同子参乘:汉文帝与宦官赵谈同车,袁盎谏阻,文帝令赵谈下车。

第十一段

夫以中材之人,事关于宦竖,莫不伤气,况于伉(kàng)慨之士乎!

翻译:

平庸之人若与宦官牵连,尚且士气受挫,何况激昂之士!

生僻字:伉(kàng,通“慷”)

第十二段

如今朝虽乏人,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!

翻译:

如今朝廷虽缺人才,怎能让受过宫刑的人推荐俊杰!

第十三段

仆赖先人绪业,得待罪辇(niǎn)毂(gǔ)下,二十余年矣。

翻译:

我凭借父亲的余业,在京城为官二十余年。

生僻字:辇(niǎn,帝王车驾)、毂(gǔ,车轮中心)

第十四段

所以自惟(wéi):上之,不能纳忠效信,有奇策材力之誉,自结明主;次之,又不能拾遗补阙(quē),招贤进能,显巖穴之士。

翻译:

自我反思:对上,未能献忠献策,以才智获得明君信任;其次,未能进谏补缺,举荐隐士贤才。

生僻字:惟(wéi,思考)、阙(quē,缺失)

成语:拾遗补阙(弥补疏漏,匡正过失)。

图片

第十五段

外之,不能备行伍,攻城野战,有斩将搴(qiān)旗之功;下之,不能累日积劳,取尊官厚禄,以为宗族交游光宠。

翻译:

对外,未能参军杀敌,建立功勋;对下,未能积累资历,获取高官厚禄光耀宗族。生僻字:搴(qiān,拔取)

第十六段

四者无一遂,苟合取容,无所短长之效,可见于此矣。

翻译:

四件事无一成就,苟且求安,毫无建树,由此可见。

第十七段

乡(xiàng)者,仆亦尝厕(cè)下大夫之列,陪外廷末议。

翻译:

从前,我曾位列下大夫,参与朝堂议事。

生僻字:乡(xiàng,通“向”)、厕(cè,参与)

第十八段

不以此时引维纲,尽思虑,今已亏形为埽(sào)除之隶,在阘(tà)茸(róng)之中,乃欲印首信(shēn)眉,论列是非,不亦轻朝廷,羞当世之士邪!

翻译:

当时未尽职进言,如今已成宦官,身处卑贱之位,却想昂首扬眉议论是非,岂非轻慢朝廷、羞辱士人!

生僻字:埽(sào,通“扫”)、阘(tà)茸(róng,卑贱)、信(shēn,通“伸”)

第十九段

如仆,尚何言哉!且事本末未易明也。

翻译:

像我这样的人,还有什么可说!况且事情原委难以明言。

第二十段

仆少负不羁之才,长无乡曲之誉,主上幸以先人之故,使得奉薄技,出入周卫之中。

翻译:

我少时自负才学,长大后却无乡里美誉,幸而因父亲职位,得以在宫廷任职。

第二十一段

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,故绝宾客之知,忘室家之业,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,务壹心营职,以求亲媚于主上。

翻译:

我认为一心不能二用(戴盆望天喻不可兼得),因此断绝社交,专注职守,以求得君主欢心。

典故:戴盆望天(出自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)。

成语:戴盆望天(喻行事矛盾,难以两全)。

第二十二段

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。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,素非相善也,趣(cù)舍异路,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。

翻译:

然而事与愿违。我与李陵同朝为官,并非好友,志向不同,从未私下交往。

生僻字:趣(cù,通“取”)

第二十三段

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,事亲孝,与士信,临财廉,取予义,分别有让,恭俭下人,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。

翻译:

但我认为他是奇才:孝顺父母,诚信待友,廉洁不贪,取舍有道,谦逊礼让,常愿舍生忘死为国效力。

成语:奋不顾身(奋勇直前,不顾安危)。

第二十四段

其素所畜积也,仆以为有国士之风。

翻译:

他平素的修养,我认为有国士风范。

典故:国士(一国中杰出之士,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萧何称韩信为“国士无双”)。

第二十五段

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,赴公家之难,斯已奇矣。

翻译:

臣子冒死为国解难,已是难得。

第二十六段

今举事壹不当,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(niè)其短,仆诚私心痛之。

翻译:

如今他一有失误,那些明哲保身的大臣便夸大其罪,我为此痛心。

生僻字:孽(niè,通“糵”,酿酒的曲,喻构陷)

第二十七段

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,深践戎马之地,足历王庭,垂饵虎口,横挑彊(qiáng)胡,卬(áng)亿万之师,与单于连战十余日,所杀过当。

翻译:

李陵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,直抵单于王庭,诱敌深入,力战数万敌军,连战十余日,歼敌过万。

生僻字:彊(qiáng,通“强”)、卬(áng,通“仰”,面对)

第二十八段

虏救死扶伤不给,旃(zhān)裘之君长咸震怖,乃悉徵左右贤王,举引弓之民,一国共攻而围之。

翻译:

匈奴救死扶伤不及,首领震恐,征调全部兵力围困李陵。

生僻字:旃(zhān,通“毡”)

第二十九段

转斗千里,矢尽道穷,救兵不至,士卒死伤如积。

翻译:

转战千里,箭尽粮绝,援兵不至,士兵死伤惨重。

第三十段

然李陵一呼劳军,士无不起,躬流涕,沫血饮泣,张空弮(quān),冒白刃,北首争死敌。

翻译:

李陵一声号召,士兵们含血饮泣,举空弓冒死杀敌。

生僻字:弮(quān,弩弓)

第三十一段

陵未没时,使有来报,汉公卿王侯皆奉觞(shāng)上寿。

翻译:

李陵未败时,捷报传来,公卿王侯举杯祝贺。

生僻字:觞(shāng,酒杯)

第三十二段

后数日,陵败书闻,主上为之食不甘味,听朝不怡。

翻译:

数日后败讯传来,武帝食不下咽,上朝不悦。

第三十三段

大臣忧惧,不知所出。仆窃不自料其卑贱,见主上惨悽怛(dá)悼,诚欲效其款款之愚。

翻译:

大臣们忧惧无策,我不自量力,见武帝悲痛,想献忠言。

生僻字:怛(dá,忧伤)

第三十四段

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,能得人之死力,虽古名将不过也。

翻译:

李陵与部下同甘共苦,深得人心,虽古名将亦不及。

成语:绝甘分少(好吃的东西让给别人,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)。

第三十五段

身虽陷败,彼观其意,且欲得其当而报汉。

翻译:

他虽被俘,或许想寻机报效汉朝。

第三十六段

事已无可奈何,其所摧败,功亦足以暴(pù)于天下。

翻译:

事已至此,他重创匈奴的功劳仍值得表彰。

生僻字:暴(pù,通“曝”,显露)

第三十七段

仆怀欲陈之,而未有路。适会召问,即以此指推言陵功,欲以广主上之意,塞睚眦(yá zì)之辞。

翻译:

我想进言却无机会,恰逢武帝询问,便为李陵辩护,想宽慰武帝,堵住小人谗言。

生僻字:睚眦(yá zì,怒目而视,喻小怨)

成语:睚眦必报(极小的怨恨也要报复)。

第三十八段

未能尽明,明主不深晓,以为仆沮(jǔ)贰师,而为李陵游说,遂下于理。

翻译:

未能详尽说明,武帝误会我诋毁贰师将军(李广利),为李陵开脱,将我下狱。

生僻字:沮(jǔ,诋毁)

第三十九段

拳拳之忠,终不能自列,因为诬上,卒从吏议。

翻译:

一片忠心无法自辩,终被定为“诬上”之罪,依律当斩。

第四十段

家贫,财赂不足以自赎,交游莫救,左右亲近不为壹言。

翻译:

家贫无力赎罪,亲友无人相救,近臣无人替我说话。

第四十一段

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,深幽囹圄(líng yǔ)之中,谁可告愬(sù)者!

翻译:

我非草木,却与狱吏为伍,囚禁狱中,无人倾诉冤屈!

生僻字:囹圄(líng yǔ,监狱)、愬(sù,通“诉”)

成语:人非木石(人有情感,非无情之物)。

第四十二段

此正少卿所亲见,仆行事岂不然邪?

翻译:

这正是您亲眼所见,我的遭遇难道不是如此吗?

第四十三段

李陵既生降,聩(kuì)其家声,而仆又茸(róng)以蚕室,重为天下观笑。

翻译:

李陵投降败坏家声,我又受宫刑,更被天下耻笑。

生僻字:聩(kuì,败坏)、茸(róng,推入)

典故:蚕室(受宫刑者所居密室,因怕风寒)。

第四十四段

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。

翻译:

此事难以向俗人尽述。

第四十五段

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,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,固主上所戏弄,倡优畜之,流俗之所轻也。

翻译:

我祖上无显赫功勋,史官之职近似巫师,本为帝王轻贱,如同倡优。

典故:剖符丹书(帝王赐功臣的免死信物)。

第四十六段

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螘(yǐ)何异?

翻译:

若我被处死,如九牛失一毛,与蝼蚁无异。

生僻字:螘(yǐ,通“蚁”)

成语:九牛一毛(喻极大数量中的极小部分)。

第四十七段

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,特以为智穷罪极,不能自免,卒就死耳。

翻译:

世人不会将我与殉节者相比,只会认为我罪大智穷,无法逃脱而死。

第四十八段

素所自树立使然。人固有一死,死有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

翻译:

这是我平素的地位决定的。人终有一死,有的重于泰山,有的轻于鸿毛,因死的价值不同

成语:重于泰山,轻于鸿毛(喻人生价值悬殊)。

第四十九段

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,其次不辱理色,其次不辱辞令,其次诎(qū)体受辱,其次易服受辱,其次关木索被箠(chuí)楚受辱,其次鬄(tì)毛发婴金铁受辱,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,最下腐刑,极矣。

翻译:

最大的耻辱是辱没祖先,依次是辱身、辱颜、辱言、被绑、穿囚服、受刑具、剃发戴枷、致残,最下等是宫刑。

生僻字:诎(qū,通“屈”)、箠(chuí,鞭打)、鬄(tì,通“剃”)

第五十段

传曰“刑不上大夫”,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。

翻译:

《礼记》说“刑不上大夫”,是为激励士人的气节。

典故:出自《礼记·曲礼》。

第五十一段

猛虎处深山,百兽震恐,及其在穽槛之中,摇尾而求食,积威约之渐也。

翻译:

猛虎在深山震慑百兽,一旦落阱,摇尾乞食,是长期威压的结果。

生僻字:穽(jǐng,陷阱)

第五十二段

故士有画地为牢,势不入;削木为吏,议不对,定计于鲜也。

翻译:

士人坚守气节,即便虚设的牢狱也不踏入,面对假造的狱吏也不申辩,因早有必死之心。

典故:

- 画地为牢:相传周文王以画地象征牢狱,犯人不逾界。

成语:画地为牢(喻自我限制)。

第五十三段

今交手足,受木索,暴肌肤,受榜箠,幽于圜(huán)墙之中。

翻译:

如今我手脚被绑,戴枷受刑,囚禁狱中。

生僻字:圜(huán,通“圆”,指牢狱)

第五十四段

当此之时,见狱吏则头枪(qiāng)地,视徒隶则心惕息。

翻译:

此时见到狱吏便叩头触地,看见狱卒便心惊胆战。

生僻字:枪(qiāng,通“抢”,触)、惕(tì,恐惧)

第五十五段

积威约之势也。及已至此,言不辱者,所谓彊(qiǎng)颜耳,曷足贵乎!

翻译:

这是长期威压的结果。到了这般田地,说不辱没,不过是厚颜自欺,有何可贵!

生僻字:彊(qiǎng,通“强”)

第五十六段

且西伯,伯也,拘牖(yǒu)里;李斯,相也,具五刑;淮阴,王也,受械于陈;彭越、张敖南乡(xiàng)称孤,系狱具罪;绛侯诛诸吕,权倾五伯,囚于请室;魏其,大将也,衣赭(zhě)关三木;季布为朱家钳奴;灌夫受辱居室。

翻译:

周文王被囚羑里;李斯受五刑而死;韩信在陈地被捕;彭越、张敖称王后下狱;周勃囚于请罪室;窦婴穿囚衣戴刑具;季布为奴;灌夫狱中受辱。

生僻字:牖(yǒu,窗)、赭(zhě,赤褐色囚衣)

典故:

- 西伯拘牖里: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,推演《周易》。

- 李斯具五刑:李斯被腰斩,灭三族。

- 淮阴受械:韩信被刘邦伪游云梦擒获。

- 绛侯囚请室:周勃平定诸吕后被囚。

- 季布钳奴:季布为避刘邦追捕,卖身为奴。

第五十七段

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,声闻邻国,及罪至罔(wǎng)加,不能引决自财(zì cái)。

翻译:

这些人身居高位,一旦获罪,却不能自尽保全名节。

生僻字:罔(wǎng,通“网”,法网)、财(zì cái,通“裁”,决断)

第五十八段

在尘埃之中,古今一体,安在其不辱也!

翻译:

陷入屈辱境地,古今相同,怎能不受辱!

第五十九段

由此言之,勇怯,势也;彊弱,形也。

翻译:

由此可见,勇怯强弱取决于处境。

第六十段

且人不能蚤(zǎo)自财(zì cái)绳墨之外,已稍陵夷至于鞭箠之间,乃欲引节,斯不亦远乎!

翻译:

人若不及早决断,等到受刑后才想守节,岂非太晚!

生僻字:蚤(zǎo,通“早”)、财(zì cái,通“裁”)

第六十一段

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,殆为此也。

翻译:

古人慎重对大夫用刑,大概因此。

生僻字:殆(dài,大概)

第六十二段

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,念亲戚,顾妻子,至激于义理者不然,乃有不得已也。

翻译:

人之常情贪生怕死,顾念妻儿,但为道义所激者不同,是不得已。

第六十三段

今仆不幸,蚤失二亲,无兄弟之亲,独身孤立,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?

翻译:

我早年丧亲,无兄弟,孑然一身,您看我对妻儿能有多少眷恋?

生僻字:蚤(zǎo,通“早”)

第六十四段

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!

翻译:

勇者未必殉节,懦夫慕义也可自勉。

第六十五段

仆虽怯耎(ruǎn)欲苟活,亦颇识去就之分矣,何至自湛(zhàn)溺累绁(lěi xiè)之辱哉!

翻译:

我虽怯懦贪生,也知取舍,岂会甘心受牢狱之辱!

生僻字:耎(ruǎn,软弱)、湛(zhàn,通“沉”)、累绁(lěi xiè,捆绑犯人的绳索)

第六十六段

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,况若仆之不得已乎!

翻译:

奴婢尚知自尽,何况我这般无奈!

生僻字:臧获(zāng huò,奴婢)

第六十七段

所以隐忍苟活,函(hán)粪土之中而不辞者,恨私心有所不尽,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。

翻译:

我忍辱偷生,是因心中抱负未偿,耻于默默无名而文采不彰。

生僻字:函(hán,包容)

第六十八段

古者富贵而名摩灭,不可胜记,唯俶傥(tì tǎng)非常之人称焉。

翻译:

古代富贵者多被遗忘,唯有卓越之士留名。

生僻字:俶傥(tì tǎng,卓越洒脱)

第六十九段

盖西伯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戹(è)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;孙子膑脚,《兵法》修列;不韦迁蜀,世传《吕览》;韩非囚秦,《说难》、《孤愤》。

翻译:

周文王被囚推演《周易》;孔子困厄作《春秋》;屈原流放赋《离骚》;左丘明失明写《国语》;孙膑膑脚修《兵法》;吕不韦迁蜀传《吕览》;韩非囚秦著《说难》《孤愤》。

生僻字:戹(è,通“厄”)

典故:

- 孙子膑脚:孙膑被庞涓膑刑后著《孙膑兵法》。

- 不韦迁蜀:吕不韦被贬蜀地,其门客作《吕氏春秋》。

第七十段

《诗》三百篇,大氐(dī)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。

翻译:

《诗经》三百篇,多为圣贤抒发愤懑而作。

生僻字:氐(dī,通“抵”)

第七十一段

此人皆意有所郁结,不得通其道,故述往事,思来者。

翻译:

这些人因理想受阻,借著书立说寄情后世。

第七十二段

及如左丘明无目,孙子断足,终不可用,退论书策以舒其愤,思垂空文以自见(xiàn)。

翻译:

左丘明失明、孙膑致残,无法施展抱负,便著书抒发愤懑,希望文章传世。

生僻字:见(xiàn,通“现”)

第七十三段

仆窃不逊,近自讬(tuō)于无能之辞,网罗天下放失旧闻,考之行事,稽(jī)其成败兴坏之理。

翻译:

我不自量力,收集散失史料,考证历史规律。

生僻字:稽(jī,考察)

第七十四段

上计轩辕,下至于兹。为十表,本纪十二,书八章,世家三十,列传七十,凡百三十篇,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

翻译:

《史记》上起黄帝,下至当今,共130篇,旨在探究天人关系,通晓历史变迁,自成一家之说。

第七十五段

草创未就,适会此祸,惜其不成,是以就极刑而无愠(yùn)色。

翻译:

尚未完稿便遭宫刑,我遗憾大业未竟,故忍辱受刑而无怨。

生僻字:愠(yùn,怨恨)

第七十六段

仆诚已著此书,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

翻译:

若书成藏于名山,传于后世知音,我便偿清耻辱,虽死无悔!

第七十七段

然此可为智者道,难为俗人言也。

翻译:

这番心意只可与智者言说,难以向俗人解释。

第七十八段

且负下未易居,下流多谤议。

翻译:

身处屈辱境地,易遭诽谤。

第七十九段

仆以口语遇遭此祸,重为乡党戮笑,汙辱先人,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?

翻译:

因言语获罪,更受乡人耻笑,有何颜面见父母于地下?

第八十段

虽累百世,垢弥甚耳!

翻译:

即使百世之后,耻辱只会更深!

图片

第八十一段

是以肠一日而九回,居则忽忽若有所亡,出则不知所如往。

翻译:

因此每日痛苦万分,居家恍惚若有所失,外出不知走向何方。

第八十二段

每念斯耻,汗未尝不发背霑衣也。

翻译:

每当想起耻辱,冷汗浸透衣衫。

生僻字:霑(zhān,通“沾”)

第八十三段

身直为闺阁之臣,宁得自引深臧(zàng)于巖穴邪!

翻译:

我已成宦官,岂能归隐山林!

生僻字:臧(zàng,通“藏”)

第八十四段

故且从俗浮湛(chén)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惑。

翻译:

因此暂且随波逐流,与世浮沉,以排遣心中的郁结。

生僻字:湛(chén,通“沉”)

第八十五段

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,无乃与仆之私指谬乎。

翻译:

如今您却让我推举贤才,岂非与我的心意相悖?

第八十六段

今虽欲彫瑑(zhuàn),曼辞以自解,无益,于俗不信,祗取辱耳。

翻译:

如今即使巧言粉饰,也难取信于人,徒增耻辱。

生僻字:瑑(zhuàn,雕刻)

第八十七段

要之死日,然后是非乃定。

翻译:

直到死后,是非才能定论。

成语:盖棺论定(死后才能断定是非功过)。

第八十八段

书不能尽意,故略陈固陋。谨再拜。

翻译:

书信难以尽述,谨此陈述愚见。再次拜谢。

总结

《报任安书》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传世信札,既是个人遭际的悲愤自白,更是中国士人精神的深刻宣言。面对因李陵之祸而受宫刑的奇耻大辱,司马迁以超拔的理性剖析生死荣辱,提出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的生死观,将完成《史记》视为超越个人苦难的历史使命。文中通过周文王、孔子、屈原等先贤在困厄中著书立说的典故,阐明“发愤著书”的创作理念,揭示苦难对精神升华的淬炼价值。

全篇以“修身”“爱施”“取予”“耻辱”“立名”五重道德准则为纲,构建起儒家理想人格的完整框架,将个人屈辱升华为对文化传承的担当。司马迁以血泪铸就的文字,不仅为忍辱苟活完成《史记》作出解释,更赋予“士”以新的精神内涵:真正的勇气并非慷慨赴死,而是在绝境中坚守信念,以文化创造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。此信既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震撼心灵的“自叙传”,也是解读《史记》精神内核的密钥,其激荡千年的思想力量,至今仍在叩问着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